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
   

豬肉攤上的教育家

 

    步下了擁擠的公車,帶著一天工作的疲憊,我緩緩地走進市場,遠遠便看見母親埋首忙碌著的模樣。照例地我一聲不響擠到攤位前,隨手撿起一塊豬肉問道:「老闆娘,一斤多少錢?」母親抬起頭來,圓圓的臉上露出了微笑。……

 

    五十歲的人了,由於經年累月的操勞,風霜已在兩餐、眼角上留下痕跡。母親的微笑早已是熟悉不過的了,然而,就是這個熟悉的笑容,化解了大家庭裡的種種紛擾,鼓舞著父親自頹唐中振奮的勇氣,也孕育出五個善良子女的無邪心靈。母親的微笑是如此溫馨與堅定,即使在最潦倒的歲月中,她依然抱持著不變的希望,堅守做人的原則,勇敢地接受命運的挑戰。

 

    看來親和、爽朗的母親,有著胖胖的身材,配上一張圓圓的娃娃臉,逢人總是笑瞇瞇的,彷彿沒有什麼煩惱似的。相反地,父親就顯得嚴肅多了。在市場中,有時母親不在攤位上,顧客總會開玩笑地問父親:「你那個媳婦今天怎麼沒有來?」是的,認識母親的人總會記得她的笑容,也正因為母親的樂觀、開朗,在經歷了人世的幾番冷暖、幾回滄桑之後,依舊保存著赤子之心,仍然對生命充滿著希望。

 

    母親是個養女,或許是因為未及斷奶就送給人家,小時候營養不良、體弱多病。先祖父(即母親的養父)從事屠宰業,由於老人家自小家庭破碎,出外流浪,習染了一付江湖人的脾氣——為人講義氣、酷愛杯中物,對妻小動輒打罵。先祖母雖然是大戶人家的么女,卻能夠刻苦持家,對這位好酗酒的丈夫百般忍耐;母親也是逆來順受。又因當時仍處於日據時代,物資維艱,母親的童年過得十分艱苦。小學時,為了愛惜、節省唯一的一雙布鞋,無論寒暑,每天上學提著鞋子,打著赤腳步行一個多小時,走到校門口,才把雙腳放在水溝裡洗乾淨,穿上鞋上課;一到放學,又立刻將鞋子脫下,再打赤腳回家。有時途中遇到空襲,還必須很勇敢地找掩蔽?不能害怕哭泣。或許是受先祖父的影響,母親一向好打抱不平,小學一年級時,同學被高年級欺負,母親上前理論,結果因人小勢單,鍛羽而歸。事隔幾十年,每提起此事,母親仍會忿忿不已。

 

    童年的母親頗愛唸書,尤其對珠算興趣濃厚,只可惜常因生病請假,進度趕不上人家,逐漸失去讀書的信心。此外,又因家貧,國小畢業後便隨著祖父到市場賣豬肉,不料卻因此與市場結下不解之緣。

 

    年少的母親,沒有綺麗的少女夢想,有的盡是為生計而奔波的操勞。一家之主的先祖父,經常藉故酩酊大醉,妻小不顧。先祖母又不時憂心臥病,留下兩個年幼的弟弟◆需照顧,就這樣地,母親內外兼顧,度過辛苦而忙碌的歲月。

 

    少女時代的她,不乏好逑的君子,尤其是鄰近部隊中的年輕軍官,對母親頗有好感,然而由於家教甚嚴,母親從未有結交男友的機會。二十歲的她,終於在父母的安排下,憑媒妁之言和我父親結合。父親原居鄉下,從小務農,生活清苦,長大後北上闖天下,由於為人忠厚老實,得到先祖母的賞識,招為女婿。婚後的父親因為生性沈默木訥,又不時牽掛鄉下的父母,於是漸漸失去先祖父的歡心,加上招贅的女婿在岳家沒有什麼地位可言,親友中難免有所歧視。內向的父親只有默默承受這一切委屈,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工作,期望能早日出人頭地。而這些母親全看在眼裡,只有一方面盡力侍奉雙親,一方面鼓勵父親忍耐上進,並招呼裡外大小,好不容易維持了一家二、三十口人的安寧與和諧。

 

    母親侍親至孝,在街坊中是有口皆碑的。常聽長輩談起,母親在懷第一胎的時候,先祖母正逢病危,為此,母親不顧自己懷孕的不便,挺著便便大腹,四處尋醫,求神問卜……。或許是因為這份孝心感動了上蒼,就在分娩後,先祖母的病情突然有了奇蹟似的好轉。母親雖是人家的養女,但與雙親情感很深,即使在他們過世多年的今天,依然眷戀不忘,每逢祭日仍會熱淚盈眶,不勝哀思。

 

    母親對於子女擇友的態度十分開明,然而,對於兒女結婚對象的選擇又非常謹慎。母親常說:「男怕入錯行,女怕嫁錯郎」。由於父母的婚事全在雙親的安排下促成,婚前缺乏認識,婚後才發現兩人的性格差異極大。父親性情木訥、憨厚,母親則十分勇敢、積極而樂觀。婚後的父親,在子女眾多的壓力和親朋成就的比較下,急於追求事業的成功,每遇一種新興行業,未及事先縝密籌劃,便與人合夥投資,在歷經風險後加上友人捲款而逃,終至負債累累。當時曾有人勸告父母不妨宣告破產,一走了之。而母親卻堅持「有債必還」的原則,勇敢地面對失敗,抱定「打落牙齒和血吞」的決心,再度走入市場,租個小攤位,從早到晚辛勤地賣豬肉,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,才將債務還清。朋友笑她傻,說當時為何不走捷徑?母親回答說:「我上有雙親,下有五個幼兒,如果我們有債不還、欺騙別人,那麼不但讓父母蒙羞,而且將來子女長大成人,如何在人面前抬頭挺胸、不被人恥笑?……」母親一生光明磊落、誠實無欺,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,依然不改其志節。

 

    在市場工作中,每天面對各行各業、形形色色,從他們身上,母親有著太多的體驗與感觸。儘管她識字不多,然而母親總是虛心地聆聽別人的看法,吸收人家的經驗。白天到市場做生意,晚上回來還得操勞家務,一有空便閱讀報紙、收看新聞,遇有不懂的地方也會不恥下問。有一回甚至想學英語,還叫我們為她惡補一番。母親的思想開明、觀念新穎,或許是因為她始終關心周遭的事務、抱持學習的心態使然吧!

 

    母親有了幼時學習失敗的經驗後,對子女的教育從不怠忽。記得中學時期,正是家庭狀況最為慘澹的階段,開學時,母親為了籌措我們五姊弟的學費,四處張羅。鄰居看了,勸母親為何不讓孩子輟學在家幫忙?母親告訴他們:「我們夫婦都沒有讀過什麼書,因此受了這許多苦,現在怎能讓孩子犧牲學業呢?我寧可大人苦一點,即使借錢也要供子女接受完整的教育﹗」雖然,父親有時難免會因「重男輕女」的觀念,對女兒上大學、讀研究所頗不贊成。然而母親不分男女,只要孩子能力所及、志趣相符,都會鼓勵我們上進。過程中,母親從不逼迫孩子唸書,只是將幼年求學受挫、遭人嘲笑的經驗告訴我們,希望子女多多自我充實,做個有用的人。

 

    母親喜愛年輕人,尤其十分好客。每逢年節家中拜拜,母親總會主動提醒我們邀請離家在外的同學,特別是僑生,到家裡來做客。而每次飯桌上總是擺滿了再也擠不下的食物,臨走前還會大包小包地讓客人提回去,分給其他沒有來的同學。母親常說:「離家的孩子每逢年節,心中必定難過,我的孩子在外求學時也曾受人照顧,因此我們要對這些同學格外關懷才好。」母親就是這樣經常將心比心,替別人設想。

 

    開明的母親也是十分含蓄與幽默的。有一次,為了提醒年近三十的大姊趕快結婚,特地從市場買回一部兒童電動小汽車,一進門便興沖沖的放在地上奔跑,我們好奇地詢問:母親何以童心大發?母親笑著說:「這部玩具很可愛,買來準備給我以後的孫子玩﹗」這話引得全家哄堂大笑。母親含蓄又幽默地表達出她抱孫心切的願望,卻又不使兒女感到尷尬與壓力。

 

    母親也是個十分念舊的人,童年時候的點滴,先祖父母留下的遺物,總是小心翼翼地收藏。旁人說她精明能幹,相夫教子、內外兼顧,而我們深知她的外圓內方。遇到不對的事,別人或許會姑息、不理,而母親此時總會挺身而出,予以糾正。如:鄰居逃家的孩子在母親勸導下返家認錯,市場中勒索的小流氓被母親訓得面紅耳赤,羞愧而回等等。

 

    或許早已習慣忙碌的生活,直到今日,母親每天仍然工作十多個小時,從早到晚毫無怨尤地奮鬥。在子女心目中,母親像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,在黑暗中照耀我們前進;她又如每個人心田中的活水,永遠給予我們滋潤與希望。

 

   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有歡樂、有苦澀。每當我受到委屈,遇到困難的時候,是母親,她使我感到一身的溫暖,也鼓舞著我一顆奮發、向上,永不向邪惡低頭的心!

 

(本文為紀念母親五十歲生日而做,曾獲聯合報及華視徵文比賽獎,並錄製成母親節特別節目。全文曾刊在新生副刊,民84.5.13

 

 

 論文及著述     目錄自序